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国防教育】安全帽下的长城:一名煤矿新人的国防沉思

何祥源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26日

       作为一名兖煤矿业工程有限公司安撤队的新成员,我与井下的相识不过三次。每次跟随罐笼沉入地下,黑暗中闪烁的头灯与机械的轰鸣,构成了我对煤矿最初的认知。我对井下世界还很陌生,正处在熟悉设备、牢记规程、努力跟上师傅脚步的阶段。直到那次看似寻常的安全培训,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窗。

       培训教室里,安全教育片正在播放。画面中井巷纵横,培训主任的声音平静而有力:“按照国防设计要求,我们的井下巷道在战时都能作为防空洞使用。煤矿系统,历来就是共和国人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句话如同井下的矿灯,瞬间照亮了我从未思考过的领域。一个仅下井三次的新工人,突然发现自己的工作场所,竟与一个名为“国防动员”的宏大体系紧密相连。

       从那以后,我开始有意识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今年正值新中国人民防空创立75周年,而山东作为经济大省,其国防动员体系已经发展成为涵盖人民防空、经济动员、交通战备等多领域的现代化系统。更让我震撼的是历史资料中的记载:八十多年前,在这片齐鲁大地上,矿工前辈们曾以矿井为掩护,为保卫家园贡献力量。他们用手中的工具,在民族存亡的时刻书写下煤矿工人的担当。

       这种历史的回响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最近一次下井时,我注视着井巷的轮廓,感受的不再只是地质的构造,而是一种深沉的安全感。师傅常说:在煤矿,安全是天字号大事。咱们安撤队的责任,就是要确保每个环节都万无一失。我渐渐明白,这种对安全的极致追求,与国防动员的“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理念如此相通。

       作为一名新人,我可能还没有丰富的井下经验,但我有着新鲜的视角。我注意到:井口那套智能识别系统,既保障日常安全,也体现着现代化管理的理念;定期开展的应急演练,其组织流程与国防动员要求的快速响应一脉相承;安全生产的标语背后,是每个人心中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我开始从一个单纯的煤矿新人,逐渐理解国防动员体系的深远意义。我的工作被赋予了双重含义——既为能源保障贡献力量,也是国防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学习的每一项安全规程,掌握的每一个操作要领,都是在为更宏大的安全概念添砖加瓦。

       当我准备再次下井时,我仔细整理着自己的安全帽。这顶黄色的头盔,不仅保护着我的安全,更让我思索:每一位劳动者头上的安全帽,何尝不是共和国安全大厦的一块基石?我们这些在平凡岗位上恪尽职守的劳动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构筑着一条隐形的、坚不可摧的“地下长城”。

       这条长城,深植于共和国的土壤中,由千行百业的责任感浇筑而成。它无声,却巍然屹立;它无形,却无处不在。作为煤矿新人,我可能刚刚开始熟悉井下的世界,但我已经找到了自己在国防动员中的位置——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就是用最实在的方式参与国防建设。

       深井之下,每个普通劳动者的坚守,都是对和平最真挚的守护;安全帽下,每份平凡工作的担当,都是对历史最有力的回应。这也许就是“我与国防动员”最真切的连接——在看似普通的岗位上,承担着不普通的使命。(作者单位:综机安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