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国防教育】从军营钢枪到矿区的“暖老守护”

詹福贵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26日

       我的抽屉里,始终摆着一本泛着旧痕的退伍证。封皮上的烫金字迹虽有些磨损,却像一枚永不褪色的印记,总能把我的思绪拉回三十多年前的军营——那时我握着钢枪站在训练场,汗水浸透迷彩服,心里只有“保家卫国”的纯粹信念。1993年退伍后,我来到南屯煤矿先后从事新闻宣传及后勤服务工作,原以为“国防动员”会渐渐淡出生活,直到2020年疫情防控那阵子,那些忙碌的身影、滚烫的话语,才让我猛然懂得:国防动员从不是遥远的“军事术语”,它藏在矿区的小区里,在退休老兵的手掌间,在每个“国家有需,我必响应”的普通人心里。

       2020年春天,疫情突如其来,南屯煤矿实行封闭管理。我负责离退休职工后勤保障时发现,不少退休职工因子女不在身边,连买菜、取药都成了难题。看着老人们焦急的模样,我心里发紧——这时候,咱得给他们撑起一把“伞”。党支部试着联系矿区的退休支部书记,没想到一开口,10位老书记全都一口答应:“小詹,这事我们干!”没几天,一支特殊的应急小组就组建起来了。更让我感动的是,消息传开后,不少退休党员主动找上门,有的说“我熟悉小区情况,能帮着登记需求”,有的说“我身体好,能帮着送物资”,还有几位头发花白的老同志,特意提起自己的退伍经历:“当年咱在矿上挖矿,是为国家保能源;现在疫情来了,咱退伍老兵不能掉队,得为大家保平安。”

       就这样,一支“退休志愿者巡逻队” 成了矿区的“移动保障站”。不管是炎热烦人夏天还是寒风刺骨烦人冬天,每天清晨和傍晚他们都会在每个小区里巡逻,提醒大家做好防护,遇到独居老人,总要多聊几句才放心。这些老同志常说:“当年在部队拉练,比这累多了!现在能为老伙计们出点力,值!”

       看着他们忙碌的背影,我突然想起在部队的日子 —— 那时演训场缺物资,地方老乡连夜送补给;救灾时人手不够,周边村民自发来帮忙。原来不管在军营还是矿区,不管是戍边还是防疫,国防动员的核心从来没变:不是靠某一个人的力量,而是把每个人的微光聚成火炬,把每份细碎的温暖连成防线。那些退休老职工,有的曾是煤矿一线的 “掘进能手”,有的曾是后勤保障的“老班长”,还有的和我一样扛过枪、站过岗,如今他们脱下工装、放下钢枪,却依然用最朴素的行动,践行着“守护家园”的承诺。

       从那以后,“国防动员”这四个字,成了我工作中沉甸甸的责任。如今我负责退休职工管理服务,每次整理退休职工移交地方档案时,看到退休职工年轻时支援煤矿建设的照片——就会想起当年哨位上的星光,想起风雪里的战友们坚实的背影,想起那句刻在我心里的话:不管在哪个岗位,不管多大年纪,我们都是国防动员链条上的一环,都是守护家国的一份子。

       有人问我:“从握钢枪到管退休服务,天天跟家长里短打交道,觉得‘落差’大吗?”我总会笑着摇头。因为我知道,国防动员从来不是只有一种“打开方式”——它可以是军营里的弹药补给,也可以是矿区里的上门送暖;它可以是战士们的站岗放哨,也可以是我们“暖老管家”的细心守护。三十多年来,我从军营里的年轻战士,变成了退休职工口中的“小詹”,岗位换了、身份变了,但那颗 “为国担当” 的初心,从来没有变过。

       现在每次打开抽屉,看到那本退伍证,我就会想起疫情里的“巡逻队”,想起老职工们的笑容,想起那句刻在心里的话:不管在哪个岗位,不管穿没穿军装,不管多大年纪,我们都是国防动员链条上的一环,都是守护家国的一份子。而我与国防动员的故事,也会在南屯煤矿的烟火气里,继续写下去——写在给老人们送的每一份温暖里,写在“国家有需,我必响应”的每一次行动里。(作者单位:南屯煤矿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