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桌抽屉深处,藏着一个褪色的红色丝绒盒子。打开它,一块北京牌手表静卧其中,深黄色的表盘略显暗淡,钢质表带已尽显沧桑,但表盘里的天安门城楼和头带钢盔的人民战士以及某次重大任务纪念八个字依然清晰可辨。轻轻上弦,秒针竟又开始走动,仿佛跨越三十余载时光,将我带回那个充满理想与热血的年代。这块表不仅记录着时间,更记录着爱国与奉献的永恒价值。
我的四叔,一个普通的热血青年,在1988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做出了改变一生的决定——参军入伍,成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一员。那年冬天,他穿着略显宽大的军装,胸前戴着大红花,在家人们的锣鼓声和不舍中离开了家。母亲后来告诉我,离别的那个清晨,四叔眼中既有对未知的忐忑,更有报效国家的坚定。他常说:“好男儿就当保家卫国”,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成为了他的人生信条。
四叔被分配至北京某武警支队。初到京城,这个从小县城走出来的青年被首都的恢弘气象所震撼,但严格的军事训练让他无暇细细感受这座城市的风貌。站军姿、走正步、战术训练、政治学习,每一天都充实而艰辛。在家书中,他很少提及训练的艰苦,反而总是描述战友间的深厚情谊和军事技能提升后的自豪感。“今天我第一次实弹射击,五发四中”,这样简短的成就分享背后,是多少汗水与努力的积淀。
历史将1989年镌刻为不平凡的年份。那一年,四叔和战友一起,肩负起维护首都社会安定的神圣使命。他们听党指挥、服从命令,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军人的誓言。由于表现突出,四叔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荣获三等功以及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品正是这块弥足珍贵的北京牌机械手表。在那个物质尚不丰裕的年代,手表不仅是计时工具,更是荣誉的象征。四叔曾说,颁发手表时首长的话让他永生难忘:“这表记录的不只是时间,更是军人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那年年底,四叔把回家探亲机会让给了下铺战友,而他留下坚守岗位,不能回家探亲。我和家人去北京探望他,见到他后那黝黑的脸上多了几分刚毅,不变的仍是爽朗的笑容。他郑重地将那个盒子放在我稚嫩的手心里,摸了摸我的头:“小伙子,好好读书。这块表,是奖励,更是嘱托。北京记得我们流的每一滴汗,国家记得我们每个人的奉献。将来,你也要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那时我正上小学二年级,未能完全理解这份礼物的重量,只是觉得这块表比普通手表更加沉重。我从小就害怕四叔,从这以后我开始主动去了解他的工作,去关注国防的点滴。随着年龄增长,才逐渐明白,这表中蕴含的不仅是他的青春记忆,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每当我凝视表盘上缓缓移动的指针,仿佛能看见他和那些年轻战士们挺拔的身姿,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纯粹与炽热。
于是,这块手表成为了我人生的“指南针”,在学习困顿之时,在人生迷茫之际,我总会拿出这块表,轻轻摩挲它冰凉的表壳,仿佛能从其中汲取力量。渐渐地,我明白了,国防并非遥不可及的概念。它不仅是边疆哨所、蓝天战机、深海军舰,也是城市中巡逻的武警官兵挺拔的身影。四叔和战友们的故事让我明白,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国防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实践。正是这种认知,让我进入了省属特大型国有企业兖矿集团,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管理者,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延续四叔的报国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国防现代化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更新迭代,更是全民国防观念的提升。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但爱国爱防的精神内核始终如一。从四叔那代军人的奉献,到今天新时代军人的奋斗,爱国主义的红线贯穿始终,将一个个个体的选择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从这个意义上说,四叔那代军人所展现的忠诚与担当,依然是今天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
那块北京牌手表依然静静地躺在我的抽屉里,虽然现在已经很少佩戴它,但我知道,它早已不是普通的计时工具,而是一种精神的载体。它记录着四叔那代人的青春与奉献,也提醒着我辈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秒针一圈圈转动,时间不断流逝,但有些东西永远不会随时间消逝——那是对祖国的热爱,对国防事业的关注,以及代代相传的报国情怀。
当晨曦再次洒满大地,我取出那块北京牌手表,仔细地为它上弦。秒针坚定地向前行进,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永恒的道理:个人命运与国家安危紧密相连,唯有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强军之行,方能不负先辈重托,谱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这块表会继续走下去,正如我们的国防事业和爱国精神,永不停息,代代相传。(作者单位:运营协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