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兴隆庄煤矿:以“全维度安全生态” 构建矿井安全生产坚固屏障

作者: 范凤霞   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10日

兴隆庄煤矿始终以创新思维打破传统模式,将安全理念从“被动管控”升级为“主动浸润”,通过构建“宣传有温度、监督无死角、责任全链条”的立体化安全生态体系,让安全基因深度融入矿井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为矿井高质高效发展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

宣传破圈:让安全知识“活”起来 筑牢思想防线

该矿摒弃“单向灌输”的传统宣教模式,以职工需求为核心,打造“沉浸式+互动式”安全宣传矩阵,让安全知识从“纸上”走到“身边”。

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大屏幕等平台,将安全规程转化为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安全漫画”,以夸张的画风还原井下违规操作场景,让职工一眼看懂风险;“我为安全做代言”活动邀请一线职工出镜,用讲述亲身经历的安全故事,比说教更有感染力;定期推送的“安全科普小动画”,将机电运输、通风瓦斯等专业知识拆解成3分钟短片,让职工在休息时就能轻松学习。围绕“安全文化落地”开展系列特色活动,让职工从“听众”变为“主角”。“安全大家谈”活动走进班组,职工们围坐在一起,结合近期工作中的隐患案例“现身说法”,在交流中碰撞出安全共识;“班组提升周”设定“安全技能大闯关”环节,通过“模拟井下紧急避险”“设备故障应急处理”等实操任务,让职工在竞技中提升应急能力;每月举办的“安全警示案例展”,展示事故图片和数据,用真实情感触动职工,让“安全第一”从口号变为刻在心里的准则。

监督联动:让群众力量“聚”起来 织密防控网络

“安全不是少数人的事,而是所有人的事”,兴隆庄煤矿充分激活群众监督的“一池春水”,以“网岗哨协+职工代表”为核心,构建“全员参与、全域覆盖”的监督体系,让隐患无处藏身。

该矿创新推出“网岗哨协+职工代表”联动模式,将井下采掘面、回风巷,地面特种设备区等区域划分成网格,每个网格明确责任人;由青年职工组成“流动监督队”,每天不定时巡查重点区域;在关键岗位设立“安全哨点”,发现隐患立即“吹哨”;通过“亲情嘱安”“井口送安全”等活动,从家庭维度筑牢安全防线;“职工代表”则每月开展“巡视行动”,重点检查薄弱人物、薄弱时期、薄弱区域的安全管控情况,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监督合力。坚持“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定期开展“拉网式+地毯式”隐患排查整治行动。针对井下采掘工作面、机电运输系统、通风瓦斯管理等重点领域,组建“技术骨干+老矿工+安全专员”的专项检查组,采用“技防+人防+制度防”三重手段,真正实现“排查无死角、整治零遗留”。

责任闭环:让管理链条“实”起来 压实安全根基

安全的关键在于责任落地,该矿通过“分层级、定岗位、严考核”的责任体系,将安全责任从“领导层面”传递到“岗位末梢”,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创新性提出“矿井主导、部室监督、区队自治、班组自主、职工自律”的行为隐患管控“五级责任”,每一级责任都配套“预测、识别、制止、记录、分析、考核”的全流程管理。每月召开“行为隐患分析会”,对当月发现的违规操作案例进行归类,针对“习惯性违章”制定专项帮教计划,让责任不仅“有人担”,更“有方法落实”。以“标准化+精细化”为导向,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让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推行“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矿领导班子成员深入采掘头面、回风巷等地点靠前指挥,现场督办隐患整改,确保“措施不打折扣、执行不搞变通”;严格执行24小时安全生产调度值班制度,要求“班班有领导带班、班班有安全检查”,一旦发现现场问题,立即启动“追溯问责机制”,倒查责任环节;充分赋予班组长“六项权利”,并配套正向激励政策,对连续3个月无隐患的班组,给予奖金奖励和荣誉表彰,激发班组长的管理积极性。开展“三齐、四平、两直”精品工程创建活动,要求井下管线、缆线、皮带线铺设“齐”,顶板、底板、风筒、照明安装“平”,巷道两帮、锚杆支护“直”。通过打造精品工程示范区,让职工直观感受“标准化作业”的优势,进而带动全矿生产现场的标准化水平提升;同时,加强特殊作业管控,对停送电、进入危险区域等高危作业,严格执行“岗位流程卡+安全监护卡”双卡管理,卡上明确操作步骤、风险点和监护责任人,杜绝“图省事、怕麻烦”的侥幸心理,让每一次操作都符合安全标准,确保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动态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