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以来,杨村煤矿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安全工作部署,准确把握形势,强化问题导向,严抓责任落实,以担当实干按下“加速键”,冲刺四季度。
强化警示教育“免疫系统”
把“看在眼里的教训”转化为“刻在心底的敬畏”。杨村煤矿深知,安全警示教育是预防事故的第一道防线。该矿常态化推进了一系列入脑入心的安全教育活动,为职工注射“思想免疫剂”。
区队长话安全、党支部书记寄亲情、技术主管讲知识——这“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从不同角度筑牢安全思想根基。
该矿不满足于单向灌输,而是创新开展安全故事“微宣讲”、事故案例警示展播等活动,引导职工养成良好的安全思维定式和行为习惯。
“通过观看那些事故案例,我才真正理解了‘安全第一’四个字的分量。”一位一线职工在活动后感慨道。
同时,该矿深化全员素质提升工程,把新版《煤矿安全规程》纳入职工培训的日常内容,通过专业技术人员讲解、网络学习、知识答题等方式,营造学规程、懂规程、守规程和用规程的浓厚氛围,让安全知识从书本走向现场,从纸上烙印心中。
擦亮隐患排查“透视镜”
“严”字当头、动真碰硬,让隐患无处藏身。在杨村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如同一台高精度“透视镜”,照亮每个角落,让潜在风险无所遁形。
该矿采取“专项检查、安全专盯、集中整治、日常监察”四位一体的方式,动态监管各采掘头面、安全生产薄弱地点。
他们牢牢盯住顶板、防灭火、防治水等关键环节,形成天罗地网式的监控体系。
“发现隐患‘严’字当头、动真碰硬,做到有迹象就查,露苗头就抓,见倾向就纠,出问题就追。”该矿安全总监张雪涛介绍。
这种闭环考核,升级问责的机制,确保了每一个发现的隐患都能得到根治。
严格“五级”隐患排查治理,加强跟踪监督,严格考核验收,这些看似常规的工作,在杨村煤矿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深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落实危险作业安全评估,强化重点岗位、单人单岗作业地点监督检查,杜绝了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绘制技术管理“导航图”
系统优化,科学布局,打通安全生产脉络。面对复杂的生产环境,杨村煤矿绘制出一张精准的技术管理“导航图”,为安全生产指引方向。
该矿系统梳理了“十类重大灾害”和“十类特殊作业”管控流程,审视区队班前班后会、业务联系书、停送电管理、危险作业、网格化管理等日常性工作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化部室业务技术保安责任落实,进一步优化开拓布局和接续方案,科学制定生产、接续、设备“三个计划”。抓实生产组织、队伍配置调整,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从根源上剖析原因、强化措施,从过程上严抓落实,从效果上严格考核,确保了作业环境可靠、岗位操作规范、安全措施落实有效。
杨村煤矿的技术管理“导航图”不仅指引方向,更标注了每个环节的风险点和应对策略,使整个生产系统如同一个有机体,协调运转。
凝聚全员监督“同心圆”
人人都是安全员,凝聚强大合力。安全工作的真正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全员安全意识的提升上。杨村煤矿创新机制,打造了全员监督的“同心圆”模式。
该矿强化内部举报工作,重奖激励全员查隐患、反“三违”,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员的强大合力,激发了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在矿区内形成了互相提醒、互相监督的良好氛围。
“以前觉得安全是安全部门的事,现在明白了,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事。”一位多次提出安全建议的职工如是说。
该矿严格执行“双重预防”“两个清单”,强化刚性闭环管理,坚决根治“屡查屡改、屡查屡有”顽疾。同时加强冬季供暖、防火、防寒、防冻、防中毒等工作,认真吸取地面火灾事故教训,仔细排查职工宿舍、地面岗点、井口联合建筑等地点取暖设施、供电线路、消防设施安全状况。加强要害场所安全巡查和监测监控,从核心到外围,覆盖了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真正实现了安全管控的无死角、无盲区。
安全之路无止境。对于煤矿而言,每一个隐患的排除、每一次违规的纠正、每一条制度的落实,都是通往安全零事故目标的坚实步伐。
四季度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杨村煤矿全体职工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内涵。因为他们深知,唯有将安全融入血液,让责任成为本能,方能在百米井下开辟出一条畅通无阻的安全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