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岗位“哨兵”已就位,杨村煤矿安全“防线”更牢固

作者: 赵伟   发布日期: 2025年11月17日

在百米井下,每一个岗位都是守护安全的关键哨所,每一位职工都是履职尽责的安全哨兵。四季度以来,杨村煤矿深入开展岗位安全确认活动,让“安全哨兵”们口令清晰、职责分明,共同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

思想“练兵场”:铸就安全确认的“肌肉记忆”

“电焊机各部位完好,劳保佩戴齐全,现场无易燃物,可以作业。”在杨村煤矿机修车间,电焊工张师傅在开始工作前,一丝不苟地进行着安全确认。这简短而有力的陈述,并非例行公事的口号,而是经过反复培训和实践后,融入血液的“肌肉记忆”。

该矿深知,岗位安全确认的首要环节在于思想认同和能力提升。为此,他们以班组为单元,打造了多元化的思想“练兵场”。班前会上的集中培训,犹如每日的“岗前动员”,反复强调岗位职责、设备性能和应急措施;现场实操演示,则是最直观的“实战演练”,让抽象的规定化为具体的动作。一位刚参加完培训的年轻职工感触颇深:“以前总觉得有些步骤多余,现在通过系统学习和现场观摩,才明白每一个确认环节都是在为我们的生命‘上保险’。脑子里清楚了,手上操作自然就规范了。”

宣传“播种机”:营造群防群治的“生态土壤”

要让岗位安全确认的意识在矿区生根发芽,离不开宣传舆论的精心“播种”与“灌溉”。杨村煤矿充分利用广播、网站、内部报刊、微信公众号等全媒体矩阵,构建立体化宣传网络,着力讲述安全故事,传播安全理念。

宣传栏里,图文并茂地展示着岗位安全确认的流程要点;在工作群中,定期推送事故案例警示和最佳实践分享;在矿区广播时段,回荡着关于岗位安全确认活动的动态信息和知识解读。这种高频次、多维度、接地气的宣传发动,如同高效的“播种机”,将“安全第一”的种子播撒到每一名职工的心田,营造出“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安全、人人监督安全”的群防群治浓厚氛围,为岗位安全确认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肥沃的“生态土壤”。

考核“指挥棒”:树立奖优罚劣的“鲜明路标”

没有考核的管理容易流于形式,缺乏激励的机制难以持久。杨村煤矿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为岗位安全确认活动的有效落地提供了刚性约束和持续动力。

该矿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总体协调与考核评定。他们将岗位安全确认的执行情况,精准嵌入到月度“红黄旗”区队竞赛和季度“六好”区队考核评比之中,使其成为衡量基层单位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尺。机运工区区长赵传鲁表示:“现在‘红黄旗’评比,岗位安全确认是硬杠杠,执行不到位,不光面子挂不住,绩效收入也直接受影响。这促使我们必须把这项工作抓实抓细,绝不能‘凭经验、走过场’。”

这套严格的管理体系考评办法,如同清晰明确的“路标”,指引着各单位将安全确认活动摆在突出位置,形成了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责任链条,确保了专项行动规范、有序、高效开展。

体系“助推器”:注入长效发展的“持续动力”

岗位安全确认并非孤立之举,而是杨村煤矿构建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一环。该矿注重将其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提升、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等重点工作有机融合,统筹推进。

通过将岗位安全确认活动纳入这些系统性工程,有效压紧压实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该矿党委书记、矿长郭赵虎介绍:“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岗位安全确认这一具体抓手,积极构建一套‘标准明确、流程规范、按章作业’的煤矿标准岗位创建体系。这不仅是应对当前安全挑战的举措,更是提升岗位本质安全水平、夯实矿井安全基础的长远之策。”

在此过程中,该矿还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利用各类宣传阵地广泛报道在岗位安全确认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营造出比学赶超、创优争先的积极氛围,为活动的持续深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助推力”。

岗位安全确认,确认的不仅是现场环境、设备状态,更是每一位职工对生命的敬畏、对职责的坚守。杨村煤矿通过这场深入肌理的岗位安全确认活动,正逐步将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帮助职工不断提升辨识风险、规范操作、消除隐患的能力,为矿井高质量发展筑起了一道更加牢固、更具韧性的“生命防线”。